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從法國數位整合平台看數位藝術未來前景

位於巴黎市中心的La cantine提供各個平台交流互動,藝術家、工程師或相關領域人士都可以帶著筆記型電腦來這裡工作。

「今日的藝術,明日的生活」這個文章標題,是我幾年前在德國數位媒體藝術中心ZKM圖書館的某個期刊封面上看到的。當時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細讀文章的內容便匆匆離去,但是這個標題卻深刻在腦海中。當時ZKM館內三樓正展出電動玩具史回顧展,展出自1958年首次以影像模式出現的電子遊戲雙人網球 Tennis for two、Pong、任天堂紅白機到Playstation*1。五○年代發明電玩的科學家 Ralph Baer、William Higinbotham 等應該未曾料到今日電玩遊戲所造就的宅男宅女,白南準也未必料到他的藝術裝置竟成為電視新聞SNG連線時最常使用的影像分割。

去年法國許多的高等研究人員走上街頭抗議政府高等教育與研究經費預算不足,導致許多專業的研究人員在無給薪或無長期工作合約的條件下做研究。而所謂的不足,是一年兩百四十億歐元*2的預算。在執政黨長期以來中間偏左的政策下,法國長期投資在無法即時獲得現成利益的研究上,然而卻造就了許多的專業人士、學者或諾貝爾獎得主*3。但是研究經費永遠僧多粥少,每年只有五分之一的研究案可以獲得法國國家研究局ANR*4的預算補助。因此在數位藝術的領域上,出現了許多整合式的平台,提供藝術家、學術研究機構、民營企業和展覽中心間彼此取長補短合作開發。

在學校與學校間的平台,有巴黎第一大學(即索邦大學)的藝術與媒體實驗室LAM和巴黎第八大學的人文科學實驗室Paragraphe與數位美學中心CIREN共同組成一個交流平台—CITU。其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在法國大學的學術*5領域中協助數位藝術的研究、發展與創作。除了幫助數位藝術領域的學生完成其論文研究與藝術創作之外,還不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講座與學生間的交流workshop。

在巴黎的數位藝術網中再擴大一點,就是半官方的La cantine(學生餐廳、福利社)。取名福利社,顧名思義就是要造福人群,因此它在巴黎市中心提供一個場所讓從事數位相關領域人士交流、合作,或製作、測試和發表最新研發的計劃案。La cantine定期邀請藝術家、企業代表與策展人進行討論與計畫合作模式。例如藝術家如何與法國電信公司合作,而新開幕的104藝術空間又該如何從中協助、提供展示空間或駐村計畫等。另外還有專業人士的主題辯論會、研討會等都在La cantine舉行。

整合平台中涵括範疇最大的就是Cap digital,它結合了歐盟科技組織、法國政府與四百多間民間企業、五十所學校以及一百七十個研究實驗室以開發具有前瞻性的數位計畫案為目的,大自都市規劃案,小致數位設計產品。 舉凡電動玩具、電影、聲音、數位設計、音樂、數位古蹟、機器人、溝通物件、數位教學、自由程式等,不論是經濟上、文化上或休閒活動等項目都包含在內。今年由Cap digital所策劃主辦最大的活動就是由法國經濟工業部、文化部、研究部和巴黎市政府聯合支持贊助的未來賽納河計畫。這個自去年即開始徵件的計畫,對象不限藝術家、設計師、工程師或研究人員,目的為廣結巧思打造數位巴黎並以一百萬歐元的預算實行十六個數位概念模型。其成果於今年五月底六月初舉行十天的活動,共計有四十個展覽、三百多場演講、座談會、藝術表演及演唱會等,而巴黎市民也可以親自試用這些最新研發的高科技產品。當然,這其中獲得廣大回響的概念模型們,將有機會被政府接納為未來都市計劃項目或被廠商量產販售。

在我剛進入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的實驗室時,有一個同事請我幫他代購一臺小如煙盒的迷你投影機。我當下回他說:「你如果要便宜的器材,可以上德國的網站買,運費不高又有效率。」後來才知道那是台灣的一家電子公司的最新產品。此後在法國做研究的時候,常發生類似的情形;我們在網路上找了半天的器材大半來自台灣。事實上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研發經費與預算和國民生產毛額的比率與歐美國家相差不遠,只是前者預算使用的方式是「必須看到現成的利益」,因此造就了台灣成為全球電腦生產王國。然而如何從代工製造業躍升到研發創意產業,各行各業與政府機關學術機構具有遠見性的整合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讓我們回到「今日的藝術,明日的生活」這個文章標題,倘若台灣的電子公司願意將年度盈餘的鱗毛一角投資在數位藝術家們上,或許人類未來的生活將是由台灣人所創造而非製造。

附註:
1 當時Wii尚未上市,Wii 首次上市為2006年11月19日僅限美國地區。

2 一歐元目前匯率約48塊新台幣。相較於2008年法國政府高等教育與研究預算,在經濟風暴後的不景氣中,2009年仍然增加了七億六千萬歐元。

3 除了諾貝爾得奬者之外,法國的專業人士紛紛投靠資本主義發達的英國和美國,如法國的動畫學校Gobelins、Supinfocom就是貢獻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專業人才的培育場。

4 ANR的全名是 Agence nationale de la recherche,就像是台灣的國科會。

5 法國教育體系與英美有著極大的不同,隸屬於教育部的大學Université以培養學術性人材為主,學生以研究性的論文見長。而學院École則是以培養專業人士為主,操作的課程比理論多,因此建築、藝術皆是隸屬於文化部而非教育部的學院體制。有鑒於專業學院École的新生錄取率極低與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窘境,法國政府於大學體制內新增了「專業」文憑,學生除了理論的課程之外,還可以修習一些專業的技術。但是由於設備與經費預算的因素,學校還是無法提供器材與工作坊。

參考網站:
Gobelins : http://www.gobelins.fr/index-flash.htm

Supinfocom : http://www.supinfocom.fr/

巴黎一大LAM:http://creca.univ-paris1.fr/

巴黎八大CIREN:http://www.ciren.org/

巴黎八大Paragraphe:http://paragraphe.univ-paris8.fr/fr/

CITU:http://www.citu.info/#in

La cantine:http://lacantine.org/

Cap digital:http://www.capdigital.com/

藝術與時尚的先鋒—巴黎L’eclaireur精品店

L’eclaireur低調的購物空間,極具隱私性與舒適性像是為客戶量身打造的舞台。

早在八○年代初期就在香榭大道開設第一間concept store並慧眼獨具將安特衛普六君子Martin Margiela、Dries Van Noten、Ann Demeulemeester及Prada、Helmut Lang等現今當紅的品牌引進至花都巴黎的時尚界先鋒Matine與Armond Hadida夫婦於瑪黑區聯手打造他們位於巴黎的第七間概念店。

L’eclaireur甫開幕的精品店以當代藝術與頂級時尚精品為其概念,並秉其發掘潜力創作之理念引進如義大利以雨絨衣起家的時尚品牌Moncler、日本品牌Comme des garçons、西班牙Balenciaga等精選單品。在當代藝術的範疇,L’eclaireur更是打破法國藝術界對高科技數位藝術觀望的保守作風,將微軟的Touch Table、法國數位藝術家Electronic shadow的互動藝術作品於店內展出。


牆面上鑲嵌著螢幕播放藝術家Arne Quinze的錄像作品並可上下開闔展示服裝。


此外,整個空間的設計規劃由現年三十九歲,在國際間已頗負盛名的比利時當代藝術家Arne Quinze與其所引領的建築設計工作室SAQ操刀。以”混沌”為其創作發展主題的Arne Quinze將L’eclaireur作為一個大型創作空間,147個鑲嵌於牆面上的螢幕放映其影像創作並可機械式地開闔展示服裝或飾品配件,入口大廳更設置Arne Quinze著名的巨型木製雕塑作品。

—本文刊登於雅砌雜誌2010年一月號

入口處的巨型木作雕塑像一個甬道引領我們進入藝術與時尚的跨領域空間。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時尚設計師的非關服裝 Dysfashional

位於Passge du désir的展場入口

時尚之都巴黎本月份最時尚的展覽,莫屬於集結了Maison Martin Margiela、Hussein Chalayan、Kenzo女裝藝術總監Antonio Marras、Gaspard Yurkievich等巴黎服裝界極富盛名並且最具實驗精神的先鋒服裝設計師的聯展。此次聯展延續盧森堡與洛桑系列,轉戰時尚首都巴黎。由時尚界的兩位知識分子—符號學家Luca Marchetti與藝術史學家Emanuele Quinz共同策展的Dysfashional邀請服裝設計師們針對當下時尚環境做「無衣」的藝術創作。Dys意指系統內部本身的困擾與紊亂,策展的概念是驗證時尚工業內部本身機能不良的現狀。

服裝設計師們應邀參展,在不能展出服裝的前提之下詮釋他們所處的環境與假想情境。Luca Marchetti說:「這是他們可以不需要思考品牌策略與經營管理下的一個創作機會。」並更進一步表示「時尚與藝術這兩個複合多元的領域本來就是相似而且相容並蓄的。今日的時尚產業非常地多元化,Dysfashional要喚起服裝創作的藝術尺度,要表現時尚本身就是一件事情,衣服其實是看不見的。」事實上,雖然展場中沒有展出服裝,參觀者卻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服裝工業的元素。

—本文刊登於雅砌雜誌09年十二月號


Dysfashional繼2007年於盧森堡歐洲文化年及2008瑞士洛桑展出後,2009年分別在巴黎與柏林舉行。產場的入口處放置著一個透明壓克力3D立體雕朔出當下時尚界最具影響力的四個人物:香奈兒藝術總監卡爾.拉格婓、凡塞斯的設計師Donatella Versace、美國版Vogue雜誌總編輯Anna Wintour與Gucci前藝術總監Tom Ford,相映展覽主題Dysfashional極具有諷刺性意味。


曾經接連兩年獲得英國服裝設計大奬的土耳其移民的英國設計師Hussein Chalayan融合建築、藝術與高科技互動的服裝設計自上個世紀末以來就是時尚界的前衛派先鋒,這此展出其導演的影片Anaesthetics與Airmail dresses。Airmail dresses將服裝版圖作成郵簡的形式,在寄出文字的同時也寄上自己的身體與自己。


八○年代因安特衛普六君子而崛起,現今歐美時尚界的寵兒Martin Margiela此次展出的作品為其服裝工作室的模擬情境裝置。看似逼真的工作室場景其實是一比一的電腦輸出影像貼圖,透視的錯覺與裝飾皆為闡述其非神祕學非人格性的哲學精神。其空間裝置簡單的語彙卻是最接近西方哲學精神的作品,引起不少法國參觀者的共鳴。


來自義大利的Kenzo女裝設計師Antonio Marras以六個令人聯想到洋裝的錐形體表達義大利精湛的傳統手工藝,呼應設計師Antonio Marras長期以來在傳統與現代生活、成衣與高級定做服和時尚與藝術間的追求的平衡。


2007年受Christian Lacroix之邀參與國際時尚與攝影展的藝術家Marc Turlan這次時尚雜誌的系列創作Re-use I-do,或是加上物件將平面的照片轉換為雕朔,或在雜誌上挖洞都引起不少的讚嘆與詢問聲。


近年在巴黎時尚圈崛起的服裝設計師Gaspard Yurkievich與設計師Florence Doleac合作的Peau d’housse,是服裝與傢具的反思。靈感來自於我們慣常的行為—將脫掉的外套放在椅子上,發展出覆蓋在椅子上的身體作品。


來自柏林的雙人設計組Bless近年來以其概念式服裝走紅巴黎時尚圈並擴展至亞洲,雖然其服裝在市場上叫好不叫座,但仍秉持著強烈的熱情繼續創作。展出的作品Parasite是一個混合著藝廊與商店的空間裝置,企圖表現服裝設計師與藝術家的生活界面。在牆板上的拼貼照片營造出兩個不同的空間形態與現實吊掛在牆上待價而沽的衣服或作品呼應其主題。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巴黎建築材料展 Architect@work

Architect@work 位於 La Villette 公園的展場入口。

Architect@work 在巴黎市中心東北方的 La Villette 園區展出,這個為期兩天的專業建築展僅提供給建築師、室內設計師與其從業人員參加。 今年的參展廠商共有一百一十二個來自不同國家的製造業者,建築材料、室內建材、燈具與五金零件都有。與其他大型建築材料展不同的是 Architect@work 展出的以頂級與高科技建材為主,而今年會場各個參展廠商還是不約而同的以節能與高科技研發為主題。


法國廠商 Bticino 以居家電器控制系統展出最新研發操作界面。


在會場的入口處展示了法國建築及古蹟協會所策劃的「國際永續建築大奬展」,展出前三屆得奬的十五位建築師的作品:2007年得奬的德國著名綠建築師Stefan Behnish、擅長將中國傳統建築轉化為當代建築語彙的中國建築師王澍等五位。2008年得奬,長年致力於非洲環境與傳統建築的義大利建築師 Fabrizio Caròla、著名於其玻璃鋼構建築的比利時建築工程師 Philippe Samyn等五位與甫於2009年得奬的法國建築師 Patrick Bouchain 和 Loïc Julienne、印度建築師 Bijoy et Priya Jain 等。

建築材料的部份,新研發的模組與永續建材多為廠商主打,燈具也以省電並且能變化色彩的LED燈居多。另外在居家能源控制系統,法國廠商 Bticino 推出類似 iPod 的互動界面,能同時控制家中燈光、音響、冷暖氣與防盜門簾等的面板系統在會場吸引了不少專業人士駐足。
—本文刊登於雅砌雜誌09年十一月號


法國建築及古蹟協會所策劃的「國際永續建築大奬」展區。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荷蘭設計師 Edward van Vliet 的和風奇想—Sushi 系列傢具

擅長印花布設計的 Edward van Vliet 讓大家享有自行拼貼傢具的樂趣


別以為這一系列以 Sushi 為名並且帶有日式風格印花布傢具的設計師來自日本,它是甫得 Sanoma woon 最佳室內設計師獎的荷蘭設計師 Edward van Vliet 的原作。這一系列的傢具在今年初科隆傢具展義大利傢具品牌 Moroso 的展區中初試啼聲之後,便是歐洲各大展覽的常客,如比利時布魯塞爾設計週、挪威奧斯陸設計師日等。

Sushi 系列的燈具Rontonton 有和式剪紙風格的鏤空圖案。


織品設計師出身的設計師 Edward van Vliet 的作品特色為其華麗兼具禪意的花樣圖案設計。在他設計的時尚精品飯店與餐廳中,總是以一圖案設計為主要元素構成主要空間設計。而他適當的運用充滿北歐風格的平面設計於室內陳設中,也讓空間更具有特色並在視覺上舒適宜人。


名為「甜甜圈」的厚椅墊同樣擁有各種不同圖案的印花布搭配


Sushi 系列的傢具有名為 Karmacoma 的長沙發、 Sushi 雙人沙發與地毯、單人沙發椅 Juju、球形靠枕 Joy 和圓形椅墊 Donut 等,都可以依個人喜好由各種不同圖案的印花布拼貼而成。為何取名 Sushi?因為設計師 Edward van Vliet 認為傢具是各種不同材料的組合與印花布的拼貼,而我們可以像選擇盤子上的壽司一樣地組合搭配自己的居家設計。

—本文刊登於雅砌雜誌09年十一月號

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生態住宅」綠建築特展 Habiter Écologique

可回收的百分之百隔音綿羊毛所做的獨立展間。

既上一個世紀以來,都市的永續發展已成為專業人士與學者們關注的議題。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城市建築如何永續經營更成為建築師們最大的課題。在法國,沒有一個建築競圖案不以節省環境能源為優先考量與選擇的指標。為此,巴黎建築美術館 Cité de l'Architecture et du Patrimoine 特別展出以綠建築為主題的特展「生態住宅」。


由法國年輕建築師 Joly&Loiret 所設計的展場。

「生態住宅」特展有「實證與方法」、「建築標注」和「研究與遠景」三大主題與七個進階式的導覽:為何急需實行生態建築?建築與都市、生態建築的先驅、國際建築實踐案例、法國現狀、建築美術館的想法與生態建材。並在七個主題下分別提出下面的質問:西方的社會體系是否走向崩解?是否該量化節能措施?我們是否還是笛卡爾的繼承者?法國永續建築哪裡發展遲緩?為何遲緩?獨立式住宅是沒有希望的夢想?高樓大廈是否是未來綠建築的解決之道?

展場中以生態建築編年史起頭,並介紹自美國建築大師萊特到中國建築師王澍的各國綠建築例案。展場設計全是使用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綠建築材料,讓參觀者可以在了解生態建築的過程中同時進一步接觸到環保建築材料。

—本文刊登於雅砌雜誌09年十月號


曾與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合作羅浮宮金字塔的法國玻璃公司Saint-Gobain所展示的最新環保回收玻璃研發品。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讓人無法專心的 Spree 精品藝廊

五官與髮型俏麗的模特兒是Spree的特色之一

同樣位在 Abbesses 的精品店 Spree 是一間令人完全無法專心在其傢具產品上的店。為什麼呢?因為它是一間結合服裝、保養品與家飾的複合式概念店。服裝的部份,Spree 幾乎選集了當代最具有個人風格特色的服裝設計師,如 Martin Margiela、ACNE、Marc Jacob、Helmut Lang、Comme des Garçon、Isabelle Marant、Vanessa Bruno等。保養品則有在巴黎不容易找到的有機保養品牌德國世家,而且售價與德國相同。


Spree的店面是巴黎精品店少見的極簡風格

傢具的部份,Spree 的品味方向還算一致,以上個世紀五○年代風格為主。但是設計師部份還蠻雜的,有一些還是無名設計師的產品。比較值得一提的有已故的義大利設計師 Vico Magistretti 的矮桌、荷蘭設計師 Friso Kramer 的桌椅。建築背景出身的義大利設計師 Vico Magistretti 曾是設計史上產品銷量最好的設計師之一,也是極簡風格的先鋒,他的作品普見於 Artemide、Cassina、B&B 或 Kartell。另外名氣不如 Vico Magistretti 響亮的荷蘭設計師 Friso Kramer 作品同樣以極簡風格見長,在 Spree 可以找到其保存完好的桌椅。

Spree 可以說是一間以老闆 Roberta Oprandi 與 Bruno Hadjadj 品味為主,精選頂尖服裝設計師的作品與五○年代家飾品的概念店。老闆娘 Roberta 本身為服裝造形師,老闆 Bruno 除了是藝術家之外自己也策劃展覽。


店裡的傢具不只是裝飾品,也是商品。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克麗絲丁.蒂耶喬尼設計藝廊 Galerie Christine Diegoni

位於 Abbesses 的 Christine Diegoni 設計藝廊總是吸引人們駐足不前


Christine Diegoni 設計藝廊在蒙瑪特各式小店匯集的Abbesses,這一帶有法國年輕女孩喜歡的內衣品牌 Princess tam.tam、時尚品牌 Maje、Comme des garçons 迷你小店和許多二手服裝店,還有許多獨具特色的小酒吧和餐廳,像法國電影愛蜜利的異想世界就在這裡拍攝。另外因為附近有蒙瑪特聖心堂等觀光區的緣故,店家們擁有星期日營業的權力,所以是巴黎週日少數可以逛街的地方。


已故義大利設計師 Gino Sarfatti 所設計的立燈與美國設計師 George Nelson 所設計的沙發椅


你只要走過 Christine Diegoni 設計藝廊,絕對會被它吸引駐足不前。全白的店面裡簡單陳列著二十世紀著名建築師與設計師的設計,就算你不認識這些設計史上赫赫有名的設計師,也會被他們簡潔有力的設計所吸引,一盞吊燈一張沙發椅都是品味十足的上等之選。如果你是個收藏家,那麼來到 Christine Diegoni 設計藝廊你一定會興奮不己。因為這裡專門展售上個世紀二○到九○年
代名家設計的收藏版傢具,如美國設計師 George Nelson、建築設計師 Charles 和 Ray Eames 與義大利燈具設計師 Gino Sarfatti 等的作品。還有許多在世面上已經不容易找到的經典款原版設計,都可以在這裡大開眼界。


Sergio Mazza 所設計的超大鏡子和 Gino Sarfatti 的吊燈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罕見的經典設計要價不菲,除了頂級玩家會購買之外,藝廊裡的傢具也是時尚業的首選。Christine Diegoni 設計藝廊表示,許多法國的時尚雜誌就曾向他們購買傢具來拍攝服裝雜誌。對喜歡擁有個人風格的法國人來說,品味除了表現在服裝上,更重要的是室內傢具的選擇與陳設。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大衛.林區的櫥窗創意 David Lynch en vitrine

本次活動的宣傳海報上寫著主題「機械、抽象與女人」

巴黎的九月,為了鼓舞度假完回到工作崗位上的巴黎人,各種藝文活動總是特別的精彩。今年秋天祭出的第一彈就是美國大導演大衛.林區為拉法葉百貨公司做的櫥窗。法國各大媒體自八月底就開始預告這個藝術與商業結合的創作案,轟動的程度可比六○年代安迪.沃何為紐約 Tiffany 總店做的櫥窗設計。


大衛.林區利用女人的頭部和機械訴說女人的控制慾。


在大家的引頸期盼下,拉法葉的櫥窗總算於九月八日拉起了幕簾,來自世界各國的攝影記者群聚在櫥窗前取景。身分除了電影導演之外,大衛.林區還是一個畫家、攝影師與藝術家。這次櫥窗的主題為「機械、抽象與女人」,大衛.林區企圖藉由機械來表達女人的慾念。十一個櫥窗除了各自擁有獨立的音響系統,讓人彷彿置身電影情境之外。為了更好的效果,大導演還讓騎樓叫賣的花車全部暫停營業直到展覽完畢。打破櫥窗只是為了展示商品的空間,法國百貨業龍頭拉法葉百貨公司讓櫥窗成為城市議題的發酵點,吸引了更多人潮參觀。

—本文刊登於雅砌雜誌09年十月號


在這個「流淚的廚房」前面聚集了許多小朋友觀看。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XO 年度新品 Baby Bite 與 Bite Me

造形可愛的 Baby Bite 就和它的名字一樣像顆小牙齒。


XO,不是陳年白蘭地的 XO,而是兩條交錯的線和一個圈。這是曾任職於 Knoll 的 Gérard Mialet 於1984年和當時正崛起的設計新星 Philippe Starck 一同創立了設計品牌 XO,意指 Gérard Mialet 和 Philippe Starck 的交錯,冀以摩擦出另類的火花。XO 的設計產品一共有兩個路線,一個是頂級收藏家的限量版設計,另一個是平民化的商業產品,如暢銷品矮凳Bubu系列。


組合後的 Baby Bite 可以當邊桌又方便收納


今年新加入 XO 的成員是出生於埃及開羅,曾留學於英國和加拿大的紐約設計師 Karim Rashid。回顧 Karim Rashid 精彩的設計史,兩千多個設計產品行銷於市面上,得奬無數之外設計作品更是美術館的收藏,還曾經為三宅一生、Prada等國際品牌做限量版香水瓶身設計。

2009年, Karim Rashid 為 XO 設計了充滿趣味性的 Baby Bite 系列,結合了矮桌與凳子等複合功能。獸形的矮凳有著豐富的色彩,正反鑲嵌後既方便收納又可做邊桌。另外還有 Bite Me 系列的扶手椅,以舒解都會人壓力為訴求,設計師用有機的流線造形緩和現代傢具生硬線條所帶來的壓迫感。

—本文刊登於雅砌雜誌09年九月號

Bite Me 像牙齒的造形讓人坐上去慢慢地被它啃食。

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非典型設計藝廊 ATYPYK

位於蒙瑪特的 ATYPYK 設計藝廊

說到蒙瑪特,大家應該會馬上想到紅磨坊、聖心堂和一卡車一卡車的觀光客。法國人的話,還會想到新浪潮大導演楚浮的系列電影四百擊。因此,不只來自世界各國的觀光客們覺得蒙瑪特上上下下的階梯、婉轉曲折的小徑和街頭藝術家“非常浪漫“,法國人也對蒙瑪特抱著浪漫的憧憬,因此有很多來自外省的年輕法國女孩定居在這一帶。

許多旅遊書上說蒙瑪特這一帶因為觀光客多,所以治安不佳扒手多。其實觀光客多的地方僅限於聖心堂前的幾條路,聖心堂周邊居高臨下的住宅區就像台北陽明山的高級住宅區。因應著當地居民的各種生活機能需求,這裡有頂級紅酒乳酪專賣店、古董傢具店、有機超商、精品店等,都不是一般觀光客或旅遊書上會特別介紹的地方。非典型設計藝廊 Atypyk 就在蒙瑪特聖心堂後方的一條小路上,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就錯過。


沒有招牌的藝廊,很容易錯過

這間常常沒開又位在小路上的設計藝廊到底是怎麼支撐下去的?它到底有什麼厲害與過人之處?其實這個藝廊不過是他們的一個展示場所,每當設計師有新的產品或新的點子時,就在這裡展出。而 Atypyk 所設計的產品在許多地方都看得到,他們甚至曾為 Colette 設計過產品。Atypyk 的設計包羅萬象,從杯子到泳帽都有,除了創意之外還讓生活增添不少的幽默。 比如說印有十字架名叫「阿門」的捕鼠器、麥克風造形的海綿讓你洗澡時也能唱歌、名字叫做塑膠戒指其實是印上鑽石圖案的OK繃等。藝廊展示的除了有設計小物,還有一些反諷的裝置藝術,比如說簽了杜象名字的「坐式」抽水馬桶。

不論如何,這是一間參觀完聖心堂之後,可以順道碰碰運氣,看它有沒有開的藝廊。


這個看起來像是超市賣的乳酪其實是洗澡海綿

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超現實主義在奧塞 Une semaine de bonté

馬克斯.恩斯特的小說拼貼


假期結束前,總算趕在展覽還沒結束的星期天去了奧塞美術館看德國超現實主義畫家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的展覽。先不說恩斯特的作品為什麼不是在龐畢度美術館而是在以展出十九世紀藝術作品為主的奧塞美術館(這個問題連法國媒體都無解),展場依星期日至星期六由五個顏色區分為五個展間,讓人聯想到恩斯特曾鑽研自歌德到韓波(韓波的詩作”母音”:A 黑色, E 白色, I 紅色…) 的色彩神智學。

展出的作品是恩斯特於1933年在義大利北方 Vigoleno 的 Gramont 公爵夫人家書房中,利用法文書籍上的木版插畫所拼貼出的一系列作品共184張。恩斯特在三個星期中,利用如愛麗絲夢遊仙境作者路易斯.卡羅和夏柯等作家的小說加入七個元素:水、火、血、污泥⋯等元素拼貼出以一個星期七天為發展的非敘述性「拼貼小說」。並在隔年由巴黎的 Jeanne Bucher 藝廊自星期日開始印刷出版,但是由於銷售量不佳,最後星期四、五、六則集結成一冊出版。書名為 Une semaine de bonté,一個星期的良善,意在反諷當時的社會互助活動。附標題是 Les sept elements capitaux,也就是他所選擇的七個元素。


以龍為元素的一天


由於當時法文書籍中的木版畫筆觸一致,因此恩斯特外加上去的元素看起來就像是原作。例如在星期日以火為元素的拼貼中,所有追求女士的先生們的頭都被野獸取代,或在貴族的沙龍中出現海浪,看起來就像是一幅完整的畫作。展覽中也將原書重現,讓參觀者了解拼貼中的元素來自於哪些書籍。恩斯特相較於其他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奇里珂和夏卡爾等在台灣的知名度較低,但是說到他的前妻,就沒有人不知道了,他的前妻就是美國的藝術收藏家佩姬.古根漢。佩姬小姐非但是恩斯特在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救命恩人,更是他創作上的贊助者,雖然婚姻最後是以離婚收場。

以火為元素的星期日男士們的頭部都以動物取代


這次在奧塞美術館的展覽除了不小心誤闖的遊客之外,大多數是藝術的愛好者和學術界人士,不然超現實主義在奧塞是沒什麼票房的,星期天的下午還是可以看到許多老學究帶著老花眼鏡鼻子都快要貼到畫作上。

恩斯特除了利用不同的小說插畫拼貼,還大量的使用倒反法

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懶狗設計書店 The Lazy Dog

位於春天百貨後面 Citadium 的 The Lazy Dog 分店

如果你喜歡設計、時尚、攝影或插畫等非主流藝術,又得去排隊買 LV。那你可以先去拉法葉百貨公司買 LV,之後再去 The Lazy Dog,它就在拉法葉隔壁的春天百貨公司後面的 Citadium 商場一樓入口處。Citadium 商場是春天集團旗下的百貨公司,以年齡層在十五到三十五歲間的年輕顧客為主,感覺上有點像台北信義商圈的紐約紐約,裡面都是年輕人喜歡的設計師品牌、配件與音樂。

The Lazy Dog 的第一間店於2003年在巴士底區的 Passage Thiéré 成立,成立之初是一間以平面設計、時尚、攝影、當代藝術、插畫等為主的書店。隨著插畫家與設計師藝術家的聚集,The Lazy Dog 開始邀集各界好手一同創作辦展。在年輕創作者間獲得好評後,2007 年位於 Citadium 的第二家分店隨之開幕。2008 年夏天更將原先 Passage Thiéré 的總店改為藝廊,長期展出插畫作品,店面則搬到同在巴士底區的較大店面。


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攝影、藝術、插畫書籍是業界人士買書的地方

自開幕至今,The Lazy Dog 已和許多知名藝術家合作,如 123Klan、Parra、Andy Mueller、Akroe、Cody Hudson⋯等。除了書籍和展覽之外,店裡還有獨立製作的音樂,角落像電玩的機器可以免費試聽。此外,插畫T恤、公仔、Swatch限定錶款和許多有趣的小玩意都是設計人找靈感的好去處。


一般書報攤找不到的設計類藝術類雜誌這裡都有

來巴黎看設計

常常有來巴黎玩的朋友們會拿出他們的旅遊書和我討論行程,幾個大景點:羅浮宮、凱旋門、香榭大道和聖母院等是初次來巴黎的「必看」(旅遊書上總是會這麼標示)。另外還常常有自己定下特殊主題的旅人,比如說專程來看新建築、跳蚤市場或當代藝術等。去年暑假就來了幾個來巴黎看設計的設計師。

來巴黎看藝術,想看當代藝術就去東京宮或旁畢度,想看印象派畫作就去奧塞美術館,大師名作都盡在眼下。但是設計呢?裝飾藝術美術館常有服裝設計展或珠寶展,旁畢度偶爾一次以設計為主題的特展,要是錯過就請等下一回。到底這些法國設計都跑到哪裡去了?到哪裡才可以看到法國的設計?

基本上,巴黎的設計之旅就像法國的設計圈一樣,像是一個神祕的教會,沒有熟門熟路是打不進去的。法國的設計界長期由 ENSCI 巴黎高等工業設計學院與 ENSAD 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的畢業師生所把持,拿到這兩所學校的高等文憑,就像拿到一把設計界入門的金鑰匙。

長期身處於這個神祕教會裡面,我決定開始將巴黎和設計有關的美術館、精品店、藝廊、餐廳和書店做一整理與採訪,讓對設計有興趣的朋友來巴黎時除了「必看」的旅遊景點和LV旗艦店之外,還有其他選擇。

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當紅藝術家艾未未與設計巨星史塔克 Ai weiwei et Philippe Starck

Philippe Starck 所設計的 Mi Ming 椅,定價295歐元。

2007年,在德國卡塞爾每五年舉辦一次的當代藝術文件展 Documeta 的展場中,到處都有著明清太師椅供參觀展覽的民眾使用。在諾大的展場中提供椅子讓參觀者歇腳,似乎是主辦單位貼心的安排,事實上這1001張的明清太師椅是中國藝術家艾未未的作品「童話」。姑且不論這些椅子是否如藝術家所期望「給參觀者家的感受」,但就實用上來說,這些中國古典傢具在會場上的確飽受好評。

當我看著那些金髮碧眼白皮膚的西方人坐在古董太師椅上聊天,休息甚至午睡時,有種莫名的感覺,不知道是他們走錯了時空還是這些椅子走錯了場景。偶爾會聽到「這些椅子看起來這麼不舒服,連個坐墊都沒有,沒想到坐起來還挺舒服的⋯」這類的評論。

無獨有偶地,2008年秋天,法國設計界巨星 Philippe Starck 為傢具品牌 XO 設計了令人驚艷的仿明式太師椅 Mi Ming,融合了明椅優雅的線條與高科技的壓克力塑料,在歐洲設計界丟下了一顆震撼彈。看來中國的太師椅不只在藝術殿堂上曇花一現,更將大舉入侵西方人的居家生活中。


2007年卡賽爾當代藝術展展場上的明清太師椅。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Fourreau noir de Serge Lutens 資生堂巴黎限定版香水

九月一日起正式在巴黎皇家宮殿長廊精品店銷售的 Fourreau Noir 香水。


日系化妝品公司資生堂集團旗下由法國香水設計師 Serge Lutens 所調製的香水一向是時尚界的頂級香氛珠寶,其位於巴黎皇家宮殿(Palais Royal)長廊的香水精品店也是許多名媛貴婦行經巴黎時必訪之地。曾任時尚攝影師與迪奧彩裝藝術總監的 Serge Lutens 在1968年摩洛哥馬拉喀什的傳統市場上發現了清香淡雅的香柏之後,就與香水節下了不解之緣。

資生堂公司授與 Serge Lutens 百分之百的創作空間,讓 Serge Lutens 品牌的香水獨樹一幟,更無須擔憂銷售市場。與同是資生堂集團旗下的BPI公司每年銷售一千萬瓶Jean Paul Gautier和三宅一生的香水相較,Serge Lutens 每年一萬五千瓶的銷量,讓 Serge Lutens 僅限巴黎皇家宮殿精品店銷售的香水系列更成為收藏家珍藏的稀有珍寶。

今年秋天,Serge Lutens 推出以東加豆、乳香與麝香為基調的新香水「Fourreau Noir」。以文學為創作靈感的 Serge Lutens 認為香水訴說著一個故事,更是媚惑的武器。因此 Fourreau Noir 在法文裡有「劍鞘」和「貼身禮服」兩個意思,Fourreau Noir 的香氣更讓人聯想到二十世紀初穿著皮草在沙龍中會客的巴黎仕女。



Serge Lutens 早些年為資生堂所做的品牌形象概念。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2009數位大巴黎 - 未來賽納河計畫 Futur en Seine


巴黎六月份最大的盛事就是由法國經濟工業部、文化部、研究部和巴黎市政府聯合支持贊助的大巴黎數位計畫 – 未來賽納河展。從五月底至六月初為期十天的活動,在整個巴黎市及巴黎郊區共有四十個展覽可參觀,三百多場演講、座談會、藝術表演及演唱會等活動。

巴黎市中心到處都是Futur en seine的廣告看板,是巴黎本季最大的活動。

花都巴黎除了是歐洲的藝術與時尚之都外,其數位化程度也遙遙領先歐洲許多城市。如可以隨處借還的腳踏車,公車站牌報時系統與家家戶戶都有的電子密碼鎖等。這次的活動用一百萬歐元打造十六個概念模型,提出高科技產品有趣的觀點為主,將有可能是巴黎未來採用的數位便民計畫。參觀者都可以親自參與測試,並給與寶貴的意見。

負責活動企畫的Cap digital,是一個將政府,民間企業與實驗室等結合起來的交流平台,聯手將巴黎打造成歐洲第一的數位都市。舉凡電動玩具、電影、聲音、數位設計、音樂、數位古蹟、機器人、溝通物件、數位教學、自由程式等,不論是經濟上、文化上或休閒活動等項目都包含在內。

位於巴黎市中心巴士底廣場的Wikiplaza是由義大利建築團隊Hackitectura所提出的都市概念:未來的公共空間將會像是一個數位資訊網路的節點,因此Wiliplaza是一個讓大家交換與截取資訊的空間。未來賽納河計畫的活動,如演講、表演與學術交流等就是在此地舉行。

巴士底廣場的Wikiplaza

在概念模型部份, 環保節能是這次雀屏中選作品的主要議題。可以安裝在腳踏車籃的 Frida V就是一個可以偵測城市空氣品質,地理位置與無線網路結合的數位設計。“綠錶“是一隻結合行動電話、GPS、藍芽裝置與環境偵測器的手錶,只要戴上它,你就可以提供所在位置的空氣品質與噪音污染指數。

—本文刊登於雅砌雜誌09年七月號


Frida V的數位導航盒,安裝在腳踏車前的置物籃,可以將行經的路線紀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