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巴黎.輕.設計 — 從巴黎當代設計藝廊側觀巴黎設計

Kreo展出兄弟檔設計師Ronan & Erwan Bouroullec的限量設計作品©Paul TAHON / R. & E. BOUROULLEC COURTESY GALERIE KREO

Design,設計這個字在法文是一個由英文轉來的外來語,當法國人說到這個字的時候,直接聯想到的就是「具有功能性的工業產品設計」。設計這個字,在英文或中文裡的用法,可以加上服裝,指服裝設計,加上室內,指室內設計,還可以延伸出珠寶設計、廣告設計...等。但是在法文中,除了「具有功能性的工業產品設計」之外,這些行業都有由來已久的專業單字辭彙。因此在法國說到設計時,說的就是工業設計,設計藝廊就是專門販售這些具有收藏價值的傢具。

巴黎的設計藝廊分為兩大類形:第一,是以特定年代收藏設計作品的藝廊,這些藝廊各自有其品味特色與專精的年代與國家,如左岸拉丁區以法國建築師所設計的傢具為主的設計藝廊Jousse Entreprise、瑪黑區以五○到七○年代丹麥傢具為主的Dansk設計藝廊等,這些都是我們稱為vintage的「現代」設計。另一類型的設計藝廊,就是以當代設計作品為主,藝廊本身積極參與國際性的傢具展,發掘新銳設計師或與設計師合作推出限量的設計產品。

以巴黎這個全球藝術領域大舞台的規模來看,這種直接參與設計師創作的當代設計藝廊卻是屈指可數。其中規模最大的應該是賽納河左岸的Kreo設計藝廊,旗下經營的作品多為當代業界著名的巨星級設計師,如法國知名設計師安德烈.普特嫚(Andrée Putman)、日本設計師深澤直人或是英國設計師賈斯伯.莫里森(Jasper Morrison)等人的超低限量版設計,每件作品只有生產六至八件,均附上編號與設計師簽名,在收到客戶的訂單後才生產製造,可以說是傢具設計的高級訂製業。

FAT設計藝廊展出Raw-Edges Design Studio的「訂做椅」(Tailored Wood),由特殊處理過的橡木板包泡綿,讓木材看起來有衣服皺摺的視覺效果。© S. van Wersch

2003年於瑪黑區開幕的工具(Tools)藝廊,在多年來用心地經營下,旗下有以「燈泡」系列走紅國際傢具展的荷蘭女設計師琵耶克.貝格嫚(Pieke Bergmans)、法國設計雙人檔Normal Studio等精彩的限量設計作品。今年初以「金屬」為主題的設計特展,獲得巴黎設計界的好評。「金屬」展出六位當代設計師透過特殊的金屬陽極、滾輪、氧化、折疊等處理,分別將金屬厚重的特性轉換成不同質感呈現於傢具上。

同樣位於瑪黑區,還有一間在全球經濟風暴過後,還勇氣十足開幕的NextLevel當代設計藝廊。同樣展售以原創性高、極具實驗性又介於當代藝術間的設計作品為主。而NextLevel與設計師的關係就像是伯樂與千里馬,非但讓設計師們自由發揮並努力地將這些設計師推向國際舞台。同樣還有在2009年底以「愛撫」(Préliminaire)為開幕主題展的的Slott藝廊和同時經營當代藝術作品的Fat藝廊。

波蘭設計師席塔.奧斯卡(Zieta Oskar)在製作過程中將氣體灌入金屬,讓椅子充氣鼓起,乍看之下椅子像是錫箔紙吹氣腫脹一般的輕盈。© ToolsGalerie

法文的léger(或陰性的légère)這個字,是一個形容詞,輕的。直譯指重量,一個不重的物件,我們可以說「它很輕」。轉義後,可以用在情緒的表達上,「輕鬆愉快」或「輕快的步伐」。或形容一個東西的外表,「輕盈」、「輕巧」、「輕薄」。而在形容一個人的時候,輕就變成了負面的意思,如「輕浮」、「輕佻」、「輕率」。這個法文字就和中文的「輕」一樣,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註解。

西方國家從二○年代開始的現代化與國際樣式運動,法國建築設計師參與其中的有柯比意、夏洛特.佩里昂(Charlotte Perriand)等人。整個現代化運動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全面性的普及,直到八○年代落幕而轉向以研發性與開創性為主的創作。以地理位置來說,法國在設計領域上堪稱歐洲的中心位置,北有斯勘地那維亞各國,南有工業設計大國義大利,東是包浩斯現代化運動起源的德國,西則是前衛高科技的英國。因此造就法國設計除了在各個時期皆有其代表作之外,巴黎也提供了歐洲各國一個展演交流的舞台。

如果要從這些當代設計藝廊裡找出一個字來形容所謂的巴黎設計風格,那麼應該就是「輕」這個字。所謂巴黎設計風格,不是指法國設計師所創造出的風格,畢竟巴黎是由來自世界各地藝文人士所建構起來的舞台,而是指一種法國現今設計界的現象與大眾所接受的風格。這個輕,是在設計精神上或形體上的輕。設計精神是從法國設計學校教育開始的一種「放」(fun)的觀念,由靈活的思考方式與獨創的想法和概念所做出來的設計,不管是大師級的史塔克或後起之秀5.5 designers的作品都是幽默感十足。

加拿大設計師Philippe Malouiny在NextLevel設計藝廊展出的最新作品,由鋁製模組結構做支撐MDF板的矮桌。© Galerie NextLevel

在形體上,法國似乎又回到了路易十四引領歐洲時尚潮流趨勢一般地,將大家帶回到法國「裝飾藝術」的特色——輕盈。擺脫現代化與後現代化的純厚剛直,在結構、造形、材質或色彩上研發創造的設計師在法國大受媒體矚目,從當代藝術領域切入設計的作品也大獲好評。因此巴黎這些當代設計藝廊,就是以藝術品的方式行銷設計。

巴黎設計的「輕」,是一種無形的現象與美感原則,它是一種當代巴黎味的潛意識。在我剛到法國留學的初期,對於法國人對設計的觀點始終摸不著頭緒。很多時候,明明一件看起來像是未完成的設計,卻報章雜誌連篇評論,而我這個外人也只能霧裡看花。其實這個簡簡單單的「輕」,其中又包含太多複雜的元素:歷史、傳統、文化、語言、生活習慣⋯⋯等。在經過了幾年法國的學習與生活、柏林的工作與歐洲大大小小的展覽後,輪廓才慢慢地清晰。

- 本文刊登於Design雜誌2010年六月號。

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無所不在的卡爾.拉格斐

今天解放報頭版封面

剛結束上海的展覽和巴黎的表演, 原本想稍微休息一下, 但是看到今天早上的解放報(Libération), 還是忍不住馬上拿起手邊的iPhone拍下來給大家看。今天的解放報由卡爾.拉格斐參與設計, 整個版幅變得和世界報(Le Monde)一樣大, 新聞全是卡爾杯杯的插畫, 當然其中還有全版的可口可樂廣告(因為卡爾幫可樂設計瓶身)。

姑且不去討論這背後的商業意義, 一份報紙可以和服裝設計師合作這件事情, 就讓人了解創意產業在法國的重要性。台灣八卦化的報章雜誌如果也可以和陳季敏、溫慶珠或一些設計師合作, 也許可以改正一些社會風氣。

卡爾對於這個週末在巴黎華人區美麗城的遊行, 在插畫旁做了一個註解。

世足賽相關新聞的插畫。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巴黎安亙湖數位藝術節ENSADLab ITR的Corpus|Motion

ITR去年於e-magiciens藝術節展出的互動裝置作品Corpus A

我常常會把一些法國展演徵件消息傳回去給台灣相同領域的朋友, 去年年底的時候, 在把安亙湖數位藝術節徵件的消息傳回台灣時, 也順便寄給了我在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多媒體實驗室(ENSADLab)ITR(即時影像)小組的同事。當時我們剛在法國展出一個與當代舞蹈結合的互動藝術作品, 因此大家便興致勃勃的決定報名比賽。

話說決定報名參加作品徵選, 可是安亙湖數位藝術節要求的可是“結合科技的表演項目“, 而不是單純的裝置藝術。於是大家就在短短幾天內, “發想“了一個結合數位科技與當代舞蹈的概念, 還煞有介事的做了一份“看起來“好像可行的技術資料, 在收件截止日的最後一刻寄出(真的是最後一刻到羅浮的夜間郵局寄出)。文件寄出之後, 大家也都忘了這件事情, 就繼續過著每週四沒有效率的工作會議(我們實驗室每個星期四下午在學校裡開一次會, 其他時間大家都各做各的)。直到二三月的某一天, 突然被通知ITR的作品被選上了, 大家才又重新把當時寄出亂七八糟的資料拿出來研究一番。當時真的不知道被作品被選上是幸還是不幸, 因為我們根本什麼作品都沒有。繳交文件中期待的舞台效果, 在技術上也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

於是星期四下午的會議開始變得有趣, 大家認真討論各種表演形式與技術可能性。話說大家是變得比較積極點, 但是步調還是一樣的緩慢。我和這些法國同事合作近三年下來的經驗是:大家會用百分之七十的時間討論, 到最後發現只剩下百分之三十的時間, 才開始工作。而我每次都是從一開始, 大家在拼命說一些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時, 就在一旁提醒大家時間與現實的可能性。但是沒有一次例外, 因為這裡沒有投票表決的工作方式, 為了尊重大家的想法, 什麼都是用討論的, 只要有一個人不贊同, 事情就一直延宕下去到最後一刻。

最後我也練就出我對他們的工作態度, 就是讓大家盡情“幻想“, 到最後再來收拾殘局, 這一次也不例外。所以我上上個星期遠從台灣訂製了100顆紅外線LED燈, DHL快遞到巴黎, 還跑遍了巴黎的電器材料行與BHV找各種零件材料。上個星期到學校地下室的模型工作室、木工廠、金屬工廠、烤漆室整整工作了五天, 總算將表演用的互動器材完成。

其實安亙湖數位藝術節的演出是一個競賽, 我們只是被選入參加決賽的表演, 而時間就在下個星期五(18日)晚上八點。對於沒有任何互動式“表演“經驗的我們來說, 不管在技術上或是視覺美感上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ITR的成員只有五位, 其中又有兩位以個人事業為主不太參與工作, 因此對我、Pat和Raf三個人說, 壓力與工作量都非常的大。所以我一直沒有邀請在巴黎的朋友來看表演, 因為我一直以為我們在不團結的情況下會失敗。直到上個星期四我完成了互動器材, Pat秀出了互動影像, Raf放出了他做的聲音創作, 我才鬆了一口氣。現在總算可以和所有在巴黎的朋友們說:歡迎大家來看我們的表演!(所有安亙湖數位藝術節的活動都是免費的喔!)

安亙湖數位藝術節網站:http://www.bainsnumeriques.fr/
ENSADLab ITR 網站:http://itr.ensad.fr/

本週Télérama的活動副刊有介紹安亙湖數位藝術節。

Télérama介紹三個今年參展的團隊, 除了ENSADLab的ITR之外, 還有台灣藝術家李佩玲。

今天早上排練時發生了一件小小的插曲:女舞者和大家說在這個星期剛出刊的Télérama雜誌上看到我們作品的介紹, 但是上面只有我和Pat以及另外一位已經離開的同事的名字。這時其中一位努力發展個人事業而不積極參與Corpus|Motion創作的女同事, 開始歇斯底里的向我們索取當初給媒體的文件。後來她發現這份發給媒體的文件是她自己做的平面設計, 也都清楚內容, 可是Télérama的文章卻沒提及她的名字。於是她花了一整天的時間連絡Télérama雜誌, 說報導文章有誤。哎...這就是我和法國女人的工作經驗, 總是以個人利益為優先。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巴黎的台灣服裝設計師陳貞佑Chen Chen Yiu

台灣旅法服裝設計師陳貞佑, 右側是2CU最新春夏系列的手提包。


一直以來, 我都在介紹法國或歐洲的設計, 卻忘了身邊有一個在巴黎經營得非常成功的台灣服裝設計師朋友, 貞佑。

貞佑的店2CU, 在我巴黎的第一個落腳處, 龐畢度藝術中心旁的莫里埃廊街(Passage Molière)上。莫里埃廊街橫跨藝廊林立的崗康帕街(rue Quincampoix)與聖馬丁路, 一百公尺不到的小廊街除了昔日的莫里埃劇院、一間小餐廳與酒窖之外, 還有幾間藝術家、設計師的小店或工作室。在我剛到巴黎的前幾年, 這條廊街上能引人注意的, 只有莫里埃劇院和旁邊的法式餐廳。在老牌法式餐廳結束營業後, 其他的創意工作坊與整條廊街給人的印象就是殘破不堪的衰敗廊街。

2007年年底, 應一個日本藝術家朋友之邀, 到巴黎第三區區公所參加她展覽的開幕酒會, 酒會席間認識了不少在巴黎的藝術工作者。有一天我出門經過了莫里埃廊街(幾乎是我必經之路, 因為就在我那時住家的樓下)時, 遇到了在區公所展覽開幕酒會上認識的日本女生Tamano, 一聊之下才知道廊街裡那間常常沒開的手工訂製鞋店是她開的。她同時告訴我:「之後我隔壁會有一個新的服裝設計師來開店, 好像是台灣人ㄋㄟ!」

幾個月後的某一天, 我在莫里埃廊街看到一間漆著錦葵紫的小店。駐足觀看了一會兒, 櫥窗裡擺著獨具風格的飾品, 架上掛著的色彩豐富的手提包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於是我進入了店裡, 才發現剛粉刷完工還帶著點油漆味的牆面、新添的展示台或傢具和巴黎古老建築石砌牆面的契合, 都是設計師的精心安排, 而這個設計師正是來自台灣的陳貞佑。

我到貞佑店裡的那天, 應該是她的店剛開幕的第二個星期(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很快地, 我們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在這裡, 我們還是先講講設計, 再來介紹這位很有個性的服裝設計師。貞佑的品牌叫做2CU, 因為她名字的英譯是CHEN Chen Yiu, 兩個c和一個you(取其音)。她的服裝設計最大的特色是“織品“, 以毛線織成的主體, 加上其他的元素, 如車紋不織布所構成的服裝或配件(她曾經和我說, 喜歡編織的她就算夏日到海灘上曬太陽都還不停的織, 讓她的法籍夫婿感到非常驚訝)。再來就是以手染布製作而成, 獨一無二的洋裝, 每每是一放上展示人檯就被買走。還有她帶點叛逆龐克搖滾風格的飾品配件, 也是銷路好到新品放上櫥窗, 過沒兩天就銷售一鑿。說來說去最厲害的還是她有可能和Longchamp比拼的女用手提包, 這款包包的結構是黑色的金屬提鏈穿過各種不同織品的彩色塑膠洞環, 內附同款色系的小包, 輕盈又有多種選擇可以搭配衣服。夏季有亞麻或帆布製的海灘包, 冬季有小羊皮、絲絨或各種丹寧布包。就像國際品牌一樣, 隨著季節的變換有不同的選擇。


2CU除了帶有龐克風格的金屬飾品, 還有許多天然礦石的飾品配件。渾厚質感的礦石配上緞帶, 讓貞佑的設計充滿了巴黎設計的輕盈特色。

如果我說2CU為莫里埃廊街帶來人氣與希望, 是一點都不誇張, 這是我住在崗康帕街五年來的結論。因為2CU的進駐, 讓隔壁的Tamano提振了士氣, 趕緊整理她凌亂不堪的工作室兼店面, 成為煥然一新的溫馨手工訂製鞋店。原本結束營業的餐廳也有人頂替, 2CU左右兩側也接連著開了手工飾品店與頂級有機食品店。現在的莫里埃廊街已經不像是五年前的衰敗景象, 而是創意十足的設計精品廊街。

我們再來說說我個性十足的服裝設計師朋友貞佑, 其實在她來巴黎進修服裝設計之前, 就已經在香港的時尚產業中歷練過了許多年。而為什麼說她個性十足呢?因為她常常人在店裡, 卻在二樓的工作室工作, 顧客要上門參觀都要按鈴, 不然門都是鎖上的。大家一定覺得奇怪, 既然開店, 就是希望生意上門, 怎麼還會鎖上門工作呢?因為從2008年開幕至今, 2CU已經收到不少來自比利時、義大利、澳洲等的訂單, 讓堅持手工製作品質保證, made in France的貞佑分身乏術, 無法在一樓店面待著服務偶然經過的路人。因此貞佑選擇亮著一樓店面的燈, 在鎖上的門貼著“請按鈴“的方式, 因為真正喜歡她的作品的人, 是絕對會按鈴的。

想到要介紹貞佑, 是因為上個星期帶學生參觀她的工作室, 請她和我的學生們介紹她的設計風格與品牌特色, 而我任教的OGFDI這所時尚設計學院, 主要是以培養自創品牌的設計師或時尚相關產業的專業人士為主。在帶學生參訪的時候才突然想到我在巴黎不打烊的部落格中, 介紹了這麼多巴黎的設計, 卻忘記了自己身邊有這麼傳奇的台灣設計師, 所以特別在此和大家分享另一個在巴黎奮鬥的台灣設計師的故事。

下面是我學生參觀2CU工作室的影片, 小小的工作室, 同學們輪流參觀:




貞佑耐心地與我的學生介紹她的品牌, 學生們也聽得津津有味: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我在Lanvin的實習生活(五)

呂學林, 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看起來有一點叛逆不羈, 實際上卻是一個善解人意又認真的大男孩。兩三年前, 他還在巴黎念語言學校, 然後進入巴黎製衣工會學校, 之後自創皮包配件品牌HsuehLin到現在進入法國品牌Lanvin實習。短短的兩三年時間,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來自台灣的大男生, 在時尚之都--巴黎, 如何的努力經營自己的未來, 並陪伴著他一起渡過Lanvin的實習生活。

巴黎Faubourg Saint Honoré路上的Lanvin Photo © FASHIONTRAVELER.COM

歷史悠久的法國品牌Lanvin是服裝設計師Jeanne Lanvin女士於1885年所成立,是巴黎最早成立並且營運至今的服裝品牌。雖然曾幾經易手,但最後Mme Wang的台灣經營管理方式和Albert Elbaz的加入,使得現今的Lanvin廣受各界名媛愛待。連續兩年獲得最佳服裝獎,更讓這個百年老牌起死回生。

經歷過第一週的實習工作之後,就沒有人再把我當成新手對待。這是我自己的感覺,因為我的心態轉變為:我該好好發揮自己的能力了。想在設計界生存,個人心態是很重要的,偶爾心機一下也是一定要的。我所謂的心機,並不是說去陷害別人,而是為了讓自己增加機會而作的犧牲,例如:一到辦公室就先詢問有什麼重要工作可以幫忙。因為說不定這個工作可能會在下一次的服裝秀上出現,這不是件好事嗎?

Lanvin實習第二週,我也不用多說一些廢話了,每天就是做完那些例行公事(我叫它們早晨運動)後才開始工作。這個星期我從那些還未完成的蝴蝶結開始,我想盡了一切辦法,還到辦公室的各個角落搜尋布料或是皮革,想辦法做出不同感覺跟質感的新作品。在我把辦公桌搞得一塌糊塗凌亂不堪時,設計師來找我了,他叫我還要再做花(之前被選上的花兒們已經使用在一些服裝上了,所以現在花朵又不夠了。我必須繼續製作類似的花朵,因為Lanvin Faubourg系列*1需要很多花花)。我想我工作的畫面一定很娘,因為當我完成一朵花或是一個蝴蝶時,我都會放在自己的身上比來比去,而蝴蝶生的真美麗,可能是我的第三首招牌歌。

每當我的設計師把我所有的完成品帶去胖胖的辦公室時,我都會偷偷跟去。可是因為地位不同的關係,我只能從門縫偷瞄或偷聽裡面的對話內容(說不定胖胖正在數落我的作品)。我只是想知道,我新作品的評價。如果有不好,我想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這天,我又偷偷跟去,結果在我偷看的同時,被胖胖發現了。他一看到我就大笑,我想他一定覺得我這個人很怪。我解釋一下為何我會說胖胖覺得我怪:有天公司準備了自助餐給大家吃。當我把菜一樣一樣端去給胖胖,在他已經坐定位而桌子也快放滿菜餚時,我端上了最後一樣,就是胡蘿蔔沙拉。這時他看著我,我就想:你該不會是不喜歡胡蘿蔔吧?!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最愛逼人吃胡蘿蔔,因為它很健康對身體好。所以我當下直接的反應就是對胖胖說:「你必須要吃它。」他問我為何,我就說:「因為它很健康,對設計師來說需要有很好的眼力,所以要多吃蔬菜,胡蘿蔔也不例外。所以肉類可以留下,青菜要吃光。」我想我好大的膽子敢對他這樣說話,他一定會討厭我。結果他對我大笑,他親切的笑容讓我覺得他應該也很幽默。但我還是不希望他把這些事情告知我的主管,我怕怕。


Lanvin 2008年的聖誕櫥窗 Photo © Tendancesdemode

在我完成所有花朵跟蝴蝶結後,我的設計師拿了件衣服給我,一件桃紅色合成布料的洋裝。我心想,不會像上次一樣又要修補衣服了吧?!可是這次完全不同,他要我把我所做的花朵種在這件洋裝上。這是Lanvin年輕系列的新裝,衣服主要的故事內容是一位少女抱著一束花朵。這是我第一套直接參與的服裝,我想想少女的花束大概需要種十五朵花才夠,然後我又加了一些Lanvin最愛使用的珠寶做為少女的高跟鞋,豹紋布料當她的衣服,蝴蝶結做為她的髮飾和花束包裝。我慢慢的縫製,完成時我只能說:它好花。我不知道行不行得通,可是這個做法是我跟設計師所達成的共識。我覺得它有點法國味,可是必須等隔天才會確定ok不ok。

這週還有件大事,那就是我被告知難得的國定假日週四要加班,週六也要。雖然 公司說週四來上班的人,週六就不需要來。可是我是個很ㄍㄧㄥ的人,當然這兩天都會來上班啦!也是因為我很喜歡這裡的工作,和這裡很多經營人脈的機會。所以我早早就報名這兩天都加班 (我想大家都會說我瘋了吧!)加班這件事情我並不訝異,畢竟 Lanvin是個高級品牌,加班一定是正常的,一個牌子有像現在的成果,是需要付出很多時間的。

而這個星期三也有件大事,那就是Lanvin的私人特賣會來了。那天我被告知可以邀請五位朋友去參加特賣會,我立刻寫下我熱中參與私人特賣會的那幾位朋友。我自己則是興趣缺缺,因為我不想把賺的錢又吐回去給公司,還是給我那幾位朋友去參加吧。

*1 Lanvin Faubourg系列,是Lanvin的年輕品牌。它主要以塗鴉和彩繪為主,外加上一些裝飾,在Collette都有販售。